河南范县:“粽子村”香飘振兴路
河南范县:“粽子村”香飘振兴路
河南范县:“粽子村”香飘振兴路5月27日,走进范县陈庄镇杨楼村的“秦卫之风”手工粽子(zòngzi)生产车间,粽香扑鼻而来。村民梁凤花和曹存(cáocún)娥正和工友们动作娴熟地折芦苇叶、放糯米、加蜜枣、缠线,手指上下翻飞(fānfēi),一片繁忙的景象。
5月27日,在范县陈庄镇杨楼村,工人(gōngrén)正在(zhèngzài)“秦卫之风”手工粽子生产车间包粽子。王坤鹏 摄
“俺家就是本村的,这里忙的时候就来干(gàn)活,已经干了一个月,每天能挣(zhēng)120多块钱(kuàiqián)。”说话间,曹存娥大姐包好了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。
据介绍,杨楼村(cūn)是一个有530余人的小村庄,包粽子是该村(gāicūn)自明末清初传承下来手工技艺,村里50%以上的劳动力都会包粽子,“粽子村”在(zài)周边早已闻名遐迩。
5月27日,在范县陈庄镇杨楼村,工人正在“秦卫之风”手工粽子(zòngzi)生产车间密封袋装(dàizhuāng)粽子。王坤鹏 摄
“我们主产糯米蜜枣(mìzǎo)粽,最近有9万个(wàngè)的订单,已加班加点生产了8万余个,主要销往郑州和周边乡镇,预计今年可加工11万个,产值能达25万元(yuán)。仅5月份以来就(jiù)带动了村里(cūnlǐ)20余名村民务工,人均收入4000到5000元左右不等。”车间负责人同时也是村里致富带头人李继国介绍说。
近些年,随着订单量的(de)(de)不断增加,原来的家庭(jiātíng)作坊已无法满足产能需求,杨楼(yánglóu)村依托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(nónghù)”的模式,注册了自己的商标“莲萫(xiàng)斋”,建起2个合计400余平米的厂房,引进消毒、密封包装等设备,并合理划分出加工、冷藏、包装等多个功能区,以达到生产规模化、配套体系化。同时,村里还专门种植60余亩的糯米,严把粽子的主原料关。
5月27日,在范县陈庄镇(chénzhuāngzhèn)杨楼村,村民正在给孩子吃(chī)本村自己生产的“莲萫斋”粽子。王坤鹏 摄
“下(xià)一步,我们将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,严把(bǎ)质量关的同时逐步扩大规模和产量(chǎnliàng),把‘粽子村(cūn)’的品牌做大做强。如今,村里还盘活了资源,联建的酒厂、鸡肉串食品厂、羽绒厂相继开始生产运行;流转(liúzhuǎn)土地种植大米和莲藕等各类特色农产品……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超40万元。”杨楼村党支部书记时建奎介绍道。
产业业态的丰富、产业链的延伸(yánshēn),既能(néng)带动更多村(cūn)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,又能壮大村集体经济,“粽子村”的粽香在乡村振兴路上将飘得更香、更远。(图/王坤鹏)
5月27日,走进范县陈庄镇杨楼村的“秦卫之风”手工粽子(zòngzi)生产车间,粽香扑鼻而来。村民梁凤花和曹存(cáocún)娥正和工友们动作娴熟地折芦苇叶、放糯米、加蜜枣、缠线,手指上下翻飞(fānfēi),一片繁忙的景象。
5月27日,在范县陈庄镇杨楼村,工人(gōngrén)正在(zhèngzài)“秦卫之风”手工粽子生产车间包粽子。王坤鹏 摄
“俺家就是本村的,这里忙的时候就来干(gàn)活,已经干了一个月,每天能挣(zhēng)120多块钱(kuàiqián)。”说话间,曹存娥大姐包好了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。
据介绍,杨楼村(cūn)是一个有530余人的小村庄,包粽子是该村(gāicūn)自明末清初传承下来手工技艺,村里50%以上的劳动力都会包粽子,“粽子村”在(zài)周边早已闻名遐迩。
5月27日,在范县陈庄镇杨楼村,工人正在“秦卫之风”手工粽子(zòngzi)生产车间密封袋装(dàizhuāng)粽子。王坤鹏 摄
“我们主产糯米蜜枣(mìzǎo)粽,最近有9万个(wàngè)的订单,已加班加点生产了8万余个,主要销往郑州和周边乡镇,预计今年可加工11万个,产值能达25万元(yuán)。仅5月份以来就(jiù)带动了村里(cūnlǐ)20余名村民务工,人均收入4000到5000元左右不等。”车间负责人同时也是村里致富带头人李继国介绍说。
近些年,随着订单量的(de)(de)不断增加,原来的家庭(jiātíng)作坊已无法满足产能需求,杨楼(yánglóu)村依托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(nónghù)”的模式,注册了自己的商标“莲萫(xiàng)斋”,建起2个合计400余平米的厂房,引进消毒、密封包装等设备,并合理划分出加工、冷藏、包装等多个功能区,以达到生产规模化、配套体系化。同时,村里还专门种植60余亩的糯米,严把粽子的主原料关。
5月27日,在范县陈庄镇(chénzhuāngzhèn)杨楼村,村民正在给孩子吃(chī)本村自己生产的“莲萫斋”粽子。王坤鹏 摄
“下(xià)一步,我们将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,严把(bǎ)质量关的同时逐步扩大规模和产量(chǎnliàng),把‘粽子村(cūn)’的品牌做大做强。如今,村里还盘活了资源,联建的酒厂、鸡肉串食品厂、羽绒厂相继开始生产运行;流转(liúzhuǎn)土地种植大米和莲藕等各类特色农产品……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超40万元。”杨楼村党支部书记时建奎介绍道。
产业业态的丰富、产业链的延伸(yánshēn),既能(néng)带动更多村(cūn)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,又能壮大村集体经济,“粽子村”的粽香在乡村振兴路上将飘得更香、更远。(图/王坤鹏)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